月經不調建議就診婦科或內分泌科,可能與激素水平紊亂、多囊卵巢綜合征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子宮內膜病變、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。
1、婦科
婦科是處理月經不調的首選科室,醫生會通過婦科檢查、超聲等評估子宮和卵巢情況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能出現月經稀發或閉經,伴有痤瘡、多毛等癥狀,需結合性激素六項和超聲診斷。子宮內膜息肉或肌瘤可能導致經量增多,宮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。對于器質性病變,可能需藥物調節或手術治療。
2、內分泌科
內分泌科主要排查激素相關病因,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均可導致月經周期改變,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。高泌乳素血癥可能引發閉經,伴有乳頭溢液,需垂體MRI排除腫瘤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影響月經,需監測糖化血紅蛋白。部分患者需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調節下丘腦-垂體-卵巢軸功能。
3、中醫科
中醫認為月經不調與氣血失調、肝郁腎虛等有關,可通過辨證施治采用中藥調理。氣滯血瘀型表現為經血紫暗有塊,常用當歸、川芎等活血化瘀。氣血兩虛者經量少色淡,可能使用八珍湯加減。針灸選取關元、三陰交等穴位調節沖任二脈。需配合飲食調理,避免生冷辛辣食物。
4、心理科
長期焦慮抑郁可能通過影響下丘腦功能導致月經紊亂,表現為周期不規律或功能性閉經。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情緒壓力,嚴重者需聯合抗焦慮藥物。過度節食或運動引發的閉經需營養干預和心理疏導。睡眠障礙患者可能出現孕酮分泌異常,需調整作息規律。
5、生殖醫學科
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需評估卵巢儲備功能,通過抗苗勒管激素檢測和竇卵泡計數判斷。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現月經稀發,需激素替代治療。試管嬰兒前需調整月經周期,使用促排卵藥物需嚴格監測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能需腹腔鏡手術改善盆腔環境。
月經不調患者應記錄基礎體溫和月經周期,避免過度節食或劇烈運動。保證充足睡眠,每日攝入含鐵豐富的動物肝臟和深色蔬菜。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,經期避免游泳和盆浴。定期復查激素水平,用藥期間出現異常出血需及時復診。合并貧血者可適當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促進吸收。